药食同源(北京)健康科技产业有限公司
400-6813-141
News Center
新闻中心
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>新闻中心
一根山药的千年养生密码!
2025-07-10 10:35:41


山药究竟有多好?

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《神农本草经》将它列为上品,说其可以补虚,散寒清热,强脾胃,经常吃,耳聪目明,身轻体健,延年益寿。

唐代《药性论》中也有其名,称常吃山药可缓解身体的疲惫,驱散风寒,缓解腰痛,安定心神,开通心窍,增强记忆力。

如今,历经两千年时光流转,山药已从《神农本草经》里的上品药材,化身为现代人餐桌上的蓝莓山药、排骨汤里的洁白段块,就连让人们避之不及的山药黏液,也被国医大师吕仁和誉为“心脑健康的天然卫士”。

那一根山药里究竟藏着怎样的千年养生密码?这就来揭晓。


平凡外表下的“营养宝库”

山药貌不惊人,却蕴藏惊人的健康能量,堪称“平民人参”。
01能量“稳压器”:高淀粉,低升糖

山药淀粉含量平均约18.7%,比土豆、红薯还略高一些。

但神奇的是,它的血糖生成指数竟在44-66之间,属于低GI食物,对血糖影响较小,控糖人士的福音。

为什么会这样?

研究发现,它的淀粉大多是“慢性子”,也就是慢消化淀粉和抗性淀粉居多,这些淀粉不仅在体内消化慢,还能提供持久稳定的能量,因此山药反而特别适合需要控血糖和控体重的人群。


02血管“清道夫”:神奇的黏液蛋白

给山药削皮时,大家都不约而同感到头疼,“太痒了!”

这个别急,后面有解决方案。

这层让人“抓狂”的黏滑液体,恰是山药的精华所在,它就是黏液蛋白,它对我们人体的作用很大:

一来可以充当胃壁的保护伞,经常吃山药,黏液蛋白会在胃壁形成一层保护膜,有助于缓解胃部不适,减轻溃疡疼痛感;

二来可以充当血管的守护者,它能包裹住血液中的脂质,阻止其在血管壁沉积,有效预防动脉硬化,是心脑血管健康的“天然卫士”;

三来还能充当血糖的缓冲带,延缓食物中糖分的吸收速度,辅助稳定餐后血糖,对糖人很友好。
03脾胃“好帮手”:温和滋养,助消化

成为母亲后,最怕的就是孩子积食,腹胀,消化不好,体质也跟着下降。

脾胃是后天之本,营养吸收、免疫力,甚至孩子的身高发育,都和脾胃功能息息相关,经常积食多是脾胃不好惹的祸。

中医将山药奉为“药食同源”的典范,认为它性平味甘,能同时滋养肺、脾、肾三大脏腑。

经常用山药给孩子做辅食,不失为一种智慧。前面提到,山药里的黏液蛋白可以充当胃壁的保护伞,现代研究也发现,山药含有的天然酶类能促进消化,能缓解脾胃负担,且性质温和,不燥不寒,特别适合脾胃虚弱、容易疲劳、消化不良的人长期食用。

04钾元素“大户”:心脏肌肉都需要

100克山药约含213-300毫克钾。钾是维持心脏正常跳动、肌肉收缩和神经信号传递的关键矿物质。适量摄入钾,对控制血压、预防肌肉抽筋都很有好处。

现在越来越多人的早餐开始用蒸熟的山药替代主食。研究发现,同等分量的山药和熟米饭,前者热量下降了23%,钾则提高了30多倍、膳食纤维高了3倍,B族维生素也有所增加,同时还补上了米饭没有的维生素C和β-胡萝卜素,餐后血糖反应也会下降。
如何解决“手痒”难题?

这么好的山药,却让人很烦恼,因为处理它实在是太让人头疼了,一不小心沾上就会痒一晚上。

怎么办?分享几个小妙招轻松化解:

01“物理隔绝”法

削皮、清洗时戴上一次性手套,或者用保鲜袋套住手操作。

02“筷子固定”法

用一根筷子从山药较细的一端插入固定,手拿筷子旋转山药,另一只手削皮,避免直接接触。

03“先蒸后剥”法

将山药洗净(不去皮),上锅蒸5~8分钟。取出稍凉后,像剥香蕉一样轻松撕去外皮,高温可以使致痒物质分解,而营养损失又极小,操作极其简便,强烈推荐。

在这过程中,如果不小心沾上黏液也不要慌,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,然后用食醋搓洗发痒部位。

山药看似普通,却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“药食同源”智慧。它不张扬,却在润物细无声中滋养着我们的脾胃、守护着心脑血管、提供着稳定能量。

 

无论是蒸煮炖炒,还是做成甜蜜点心,都能完美融入我们的日常餐桌。作为药食同源中的一员,它不仅给我们带来了丰富的营养,更将老祖宗千年“治未病”养生智慧带到我们的餐桌上,这样的山药怎能让人不爱?